未来学校会是什么样?——5G+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举行
来源 :转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5-14
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室如何变革?信息时代,教和学将发生怎样的变革?作为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的一部分,中国移动5G+未来教育高峰论坛7日在京举行。论坛上,专家们就未来教育趋势进行了研讨。
对于未来教育的发展预测,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在致辞中说,首先,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将接近一个奇异点,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机器的力量将会超越我们的大脑,如何在人工智能中注入人类角色,将人从手段、工具中解放出来,自由自在发展,是一个挑战。其次,未来载体会发生变化。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师很容易被取代,人最宝贵的是品德、修养、预判和情感等。再其次,教育理论方法会发生变化。现在分蛋糕的人多,做蛋糕的人也多,但是如何把蛋糕做得营养的人少。如何让教育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要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如果说1.0时代的信息化是‘三通两平台’,那么2.0时代的信息化就是‘三全两高一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建设一个‘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李楠说。
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认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正从数字化、网络化作为领头技术,发展到智能化、泛在化作为领头技术。教育的变革会更加深刻。
“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难点,在整体层面是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从教师层面,批改作业耗时多,学情反馈不及时。从学生层面,课业负担重、评价不全面。”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副总经理方力说,未来教育,整体层面应该是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弥补教育不均衡;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教育”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在教师层面,教师与人工智能超级教师协作共存,协同实现个性化教育,把一线教育者从简单、机械繁琐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专注“育人”。在学生层面,学习成为生活体验的一种经历,让学习成为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在《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师的变革趋势》中提出,未来智能教室,应该是能感知学生的教室。具有感知适应、虚实融合、远程协同、数据驱动、智能管控、人机融合、自然交互、智慧生态等多个特性。以虚实融合为例,当技术嵌入日常环境,技术会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无意识使用。数据驱动更突出基于“数据”的发展性评价、基于知识地图的智能推荐。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查看自己在阅读特定文本所花费的时间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智慧生态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突显出来,学习内容的来源、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每个人既是知识的生产者,也是知识的消费者。学校和教育机构不再是封闭的社会单元,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地方。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学校,而是终身的、全面的。
余胜泉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工作形态也需要转型:从课前的智能备课、电子签到到课中针对性教学、在线教学、深度互动、实时记录、开放资源、个性化指导、过程监控、环境管理等,再到课后的智能批阅、智能分析。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地方。”余胜泉说。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刘彦介绍了学校从信息技术到数据技术再到人工智能三个阶段,体现了学校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理念。刘彦认为,未来人才的独特心智是爱美之心、幸福之心、同理之心、意义之心、沟通之心。未来学校的核心也是要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学校应该是有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刘彦说,未来学校的内核是提供信息与课程无缝隙全面整合的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未来学校将以教师为着力点,管理层为支撑点,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教学科研为发展点,以学生为着眼点,培养有国际视野中国心的学生。
“中国未来人才的主要特点是有国家立场、民族情怀、世界格局,也就是综合素养卓越的创新人才。”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说。未来教育的转型将从成功教育转型为幸福教育。未来学校空间将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以“学”为中心;实现公共空间与个性化空间的统筹;以动手实践体验和操作为主;学校不仅仅是校园,也是家园;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统筹规划。未来学校空间是“图书馆里的学校”“运动与休闲中心”“交流与研究中心”“万物互联资源中心”。学生来到学校,主要不是上课,而是个体之间的学习、运动、休闲、交流、研究等。
“未来的教育将重塑教学流程,学习过程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学习内容定制化,学习时间弹性化,学习过程游戏化,学习评价诊断化,学习结果课程化,学习组织中心化。教育数据的全程收集、深度挖掘、定向应用,将推进教育精准化发展。”深圳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说。“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未来教育是发现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把学生放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