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6-19

成就感,让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成就感是使人不断奋进的动力,能帮助学生找回自尊、放飞自信,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欣赏自我,超越自我。
-----题记
读一本好书,如同一位伟人交谈,获益终生;读一本好书,如点亮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路程。捧读苏联著名教育经典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不禁为之震撼,苏霍姆林斯基,生活在另一个时代,另一个遥远国度的大师,他的思想居然能够超越国界,超越漫漫时空,成为教育航程中的指路灯。通读全书,有高山仰止的惊叹,也有琴弦拨动的共鸣,尤其是“成就感”这个词语,不断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给我无尽的启发。
    成就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愿望达到时产生的满足感。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了这种感受,并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使学生再次去获得成功。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就,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爱护这点火花呢?
一、明确目标  因材施教
新学期开始时学生们都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信心满满的,但是慢慢的,有些学生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成绩下降,甚至厌学,让老师们感到头疼。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们的烦恼和困惑娓娓道来:“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小文同学,他也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不认真听课,调皮捣蛋。有一次上课时,我走到他身边,悄悄的对他说:“老师一会儿让你回答问题好不好?”“我?”他疑惑的看着我,“对,一会你回答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有了目标,他立刻就有了积极性,不会的地方向同桌讨教,并自己默默的背诵记忆,当他流利的回答完之后,同学们都用惊讶、赞赏的目光看着他,我看到了小文脸上有些羞涩,有些自豪。“创设这种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在培养持久的学习愿望方面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下课后他和我说,“老师,我也想好好学习,可是上课内容太多了,我记不下来,你能不能每节课给我画画重点呢?” 后来我就每节课给他明确的详细的任务,有效的降低学习难度,使他快速、经常的获得成功的机会,产生成就感,慢慢的,他能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了,班级里有几位和他水平相当的同学看到了,也积极主动的要求我给他们“画画重点”,看到他们积极好学,我也感觉非常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正如书中提到的“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老师弄得心情焦躁。”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一样的个体,“不要向儿童要求他做不到的事”,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别,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认识到通过自己努力可以上一个台阶,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赏识鼓励  多元评价
心理学理论认为,老师及时的鼓励,适度的表扬能促使学生从中获得愉快而肯定的情感体验,这种内心的体验,可转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们的进步欣喜,而不是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我发现,小林上课回答问题积极;小欣思维敏捷,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小晴虽然接受知识慢,但特别积极努力,浑身充满真能量;小涵的作业永远干干净净,及时上交……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值得我去喝彩…… “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
“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苏霍姆林斯基给学生的评分包括“学生在某一时期内的劳动,并且包含着对好几种劳动的评定,包括学生的回答,对同学的回答的补充,书面作业、课外阅读以及实际作业等”,“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他的建议启发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力求多元化,多角度的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如:可以肯定学生的交流成果;可以肯定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态度;可以肯定学生交流过程中尊重他们的行为意识;可以肯定学生勇于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赏识鼓励,多元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不断正确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欣赏自我。
三、家校互动,见证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从教育的角度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家长对每一件事情的处理,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都对其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自豪感,也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我们班的小文同学在我的鼓励下进步很大,他妈妈在qq群里高兴的告诉我说:“孩子现在可愿意学习历史了,晚上回家还主动复习呢”,告诉我,孩子说:“老师可重视我了,经常指导我怎样复习”,家长嘱咐孩子“可不能辜负老师对你的关心和期望”,并感谢我没有放弃他的孩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家长群里,我经常用积极的态度,对孩子的努力和成绩给予表扬,而不是经常批评孩子。一份喜报,一份希望,一份自信,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进步,及时调整家庭教育的期望策略,让家长学会赏识孩子,感受孩子成长与进步的欢乐,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因材施教,最大程度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励他们张扬个性,超越自我;对学生多一点适时、适性的鼓励声音,让所有学生每节课都能昂首走进教室,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充满自信的行走在校园里,让学生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是我们每一个师者不懈的追求。

文章关键字: 学生 教师 成就感 建议 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