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呼唤“学本课程”建设

作者 :汪文华 来源 :中国教育之声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9-08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呼唤“学本课程”建设

汪文华2017-09-05 10:59:11

结合真实生活情境、尝试选取并构建跨学科的内容主题、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已逐渐成为世界上各经济体在培养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方面的普遍策略。

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签署的《青岛宣言》,鼓励政府、行业、民间组织通力合作,创建公平、动态、负责和可持续性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

在我国,“以学习者为中心”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如,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当今世界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又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依托教育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要求。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一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成为主流”;另一处是“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8月25日,在吉林长春召开的全国教师教育振兴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又明确要求要“加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不难发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已成为当下教育的高频词,这标志着,其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对于中小学来说,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改革,二是教学改革。有专家指出,“课程改革是在‘教什么’方面进行的改革,教学改革是在‘怎么教’方面进行的改革。‘教什么’的改革要对‘怎么教’提出新的要求,而‘怎么教’的状况制约着‘教什么’的改革成效。课程从来都处于学校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地位,因为课程改革也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因此,不论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还是教学改革,都需要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既然课程“从来处于学校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地位”,那么要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首先要从课程改革开始,同时教学改革必须及时跟进。

首都师范大学汪明认为,要从“校本”到“本校”,实现课程结构化,设计“学本课程”。所谓“学本课程”,有专家认为,其是指以学习者为本的课程,学不是指学校,也不是指学生。随着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学习者包括了在学校里的青少年和社会公民,是一个更具概况性、包容性的称谓。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认为,“学本”,即以学习者学习为本。学习者不是单一指学生,而是包括学生、教师和参与者。他指出,“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为同一个主体,学生不再是唯一主体,师生作为统一主体,都是平等的合作学习者,全过程都体现“师生共备”“师生共学”“师生共拓”的新思维。这一理念旨在让学习者成长为真正的课堂主人,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精髓和终身教育思想。

在“学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克服课程开发主体过分单一的问题,既要让教师具有开发权,也要赋予学生课程开发权、行使课程开发权。对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凯指出,学生是内置于课程之中的,学生通过实际体验的课程进而获得实际的发展,实际体验的课程由学生来决定和主导。这其中,学生有着无可代替的、天然的课程权力。

落到学生身上,课程权就是学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一定的目的来影响课程运作的可支配权力。这些权力具体包括课程设置的参与权、课程设计的选择权、课程决策权、课程实施权和课程结果评价权等。因此,通过“学本”课程开发,必然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

从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课程建设来说,课程权力将进一步下放,课程重心将进一步下移。同时,由于课程资源的进一步丰富、课程类型的进一步多样,学习者将有机会、有条件根据个人的发展需求去搜集、统整课程。基于此,“学习者将不再仅仅被动接受‘标准’、‘划一’的课程,而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去整合课程,这与先前的国本、地本以及校本课程来说,学本课程无疑将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以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当下,学校课程改革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不仅要在有效统筹的基础上,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更需要开发建设“学本课程”,从而加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尽快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新模式


文章关键字: 课程 学习者 中心 教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