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化课堂意义的深化研究》主体报告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1-03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构建生命化课堂,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数学“生命化高效课堂”的合理建构
2.数学“生命化高效课堂”的优化实施
3.数学“生命化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理论依据,探索生命化课堂下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获得知识与培养素养之间、追求考试成绩与课堂教学改革之间、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之间的矛盾,寻找解决的途径。
2.实践意义
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生命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提升教师职业生涯的生命价值。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尽管使用名词未必相同,但国外教育很早就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并且一直在延续。更重要的是他们培养出了相当一批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人才。
国内:2008年1月16日、17日,山东省教育厅在潍坊召开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会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并且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联系:以国内外教育模式为参照,依照我国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与实际,开发适合我们学生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区别: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或学校,有各自的特点,要因人而异,各取所需。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针对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或者是机械模仿课堂1/3模式的教育现象,而忽视了师生的生命在课堂教学上的满足和生命活力的释放,几年之前,市教研中心就提出实施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8年1月16日、17日,山东省教育厅在潍坊召开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会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
在这种背景下,“构建生命化课堂意义的深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我们还具备下列条件:
1.从人员结构看: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均是一线的骨干教师,城乡分配合理,有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
2.从资料信息看:本课题组有大量的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报刊、书籍,并可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到更多资料。另外,本课题组实验教师与上级教研部门联系很多,可以获得最新信息。
3.经费:实验教师所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教育科研经费充足。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主要过程、活动简述
(一)研究目标:
1.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生命化课堂教学带来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使其全面健康成长。
2.构建生命化课堂不同课型的基本授课模式,打造智慧课堂。引领数学教师围绕课题进行学习、思考和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树立“以生为本,向导与服务并重”的教学理念,寻求有效、高效、优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使教育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通过研究,构建立足“生本”的教学设计方式、课堂评价机制,形成基于现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有效指引导
2.生命化课堂高效课堂基本模式的构建
3.健全评价机制,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生命化课堂建的设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
(2)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和访问调查表,了解研究前的现状和过程中的动态分析。
(3)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及时积累研究案例,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做法、体会,进行理性的归纳总结,并经常开展经验的交流,形成理论。
(4)行动研究法:研究工作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及时反思调整等方式展开,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我们把行动研究法、文献法作为首要研究方法,边研究、边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创建经验。在研究中提倡反思研究学习,用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激活思想,改善气质,提升境界。提倡互助共享的合作、张扬个性的创新,强调师生的发展,重视教师的提高,突出教师的风格。提倡关注过程的细节,追求卓越的品质,在工作中把优秀作为一种品质,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
(5)实验研究法: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实施效果检测方面,在调查数据结果的对比分析上,选择实验期间班级班主任和主要任课教师变化不大、班主任老师年龄接近的平行班进行对比。制定问卷、师生访谈等方式,检验生命化课堂研究过程中师生关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的特色素养、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验证本课题研究的效果。
(四)研究主要过程、活动
1.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9月)
2011年5月申报并批准立项。2011年6月,我们成立了以孙风云为组长、刘军波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2011年9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会,课题组确立了“反思实践——理性概括——实践提升”的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工作。
2.研究的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4年12月)
本阶段由孙风云、刘军波同志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实验教师对本课题进行实践和研究,收集各种资料,每个学期组织教师总结与反思,明确下阶段工作重点。
3.研究的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收集整理科研成果,进行”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研究效果检测及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形成附件,申请结题评审。
四、成果及成果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是以教育应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等生命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教育目标,顺应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体验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多样性、独特性等特性,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课堂氛围,进行教学评价。
生命化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中致力于建构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求知智慧,发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力,引领他们主动探究、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放飞思想,彰显个性,生成智慧。高效课堂是通过知识学习启迪和唤醒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转知成智、心灵智慧,追求知识与智慧同步生成、道德与智慧同步发展,最终由培养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者。
生命化课堂学习合作小组:学习合作小组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还要把握一个重要原则是能两个人解决的不放小组解决,能小组解决的不放在组间解决。
(二)主要成果的观点、结论
1.强化理论实践研究,构建“生命化高效课堂”基本教学范式及操作策略
(1)“生命化高效课堂”基本教学范式:
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
〖目标导学,激起智慧〗
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知道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期待感,点燃学生的学习智慧。
〖自主探究,开启智慧〗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主动发现、探究、获取知识,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积累走进文本,自主与文本对话,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特点,自主理解文本,在自悟自得中进行创造,并生成智慧。
〖合作交流,共享智慧〗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争辩,互相切磋,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分析彼此的得失,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实现超越文本、超越个体,共享智慧。
〖总结提升,发展智慧〗
师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共同梳理,对所用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结,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效果,有效地发展和提升智慧,让智慧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追求每一堂课“曲终而意犹未尽”的效果。
(2)“生命化高效课堂”基本操作策略:
明确目标——先学后导——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合作对话——积极评价
具体解读如下:
〖明确目标〗
教学中将课时学习目标及时告知学生,使其在学习中有明确的方向。由于学生的基础有好差之别,理解水平有高低之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习目标定在其最近发展之内,让他们 “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先学后导〗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自学成为每一堂课的起点,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既定的目标进行自学,学习效果远远比教师直接讲授好得多。“先学”可以是课前预习,也可以是课上自习;“后导”的方法不是教师“主导”,不是系统讲授,而是教师引导和点拨。教师应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或合作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课堂中尽量多给学生思考与参与的时间,不要急于赶时间;尽量将话语权交给学生,不要过快地讲结论;尽量将纠错的机会留给同伴,不要统统代办,从而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先学后导”是提高学生智慧的重要一举。
〖创设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周围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唤醒内部需要,使他们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和 问题,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引起学生情感共 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魅力,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激发情感〗
智慧课堂理应是激情飞扬的课堂。教师理应用豪情满怀的气魄、抑扬顿挫的语调、神采飞扬的表情、满含期待的目光去感染学生,鼓舞学生,调动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挖掘智慧潜能。
〖合作对话〗
合作对话是智慧课堂的重要一环,具体表现在先要求学习小组内交流,即同桌或四人小组对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讨论、补充,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外显的认知成果、智慧结晶;接着组际对话交流,即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融会贯通,以求得最佳的答案,并达成共识,实现智慧共享。
〖积极评价〗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巩固、调整、校正的作用。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 创造融洽友好的教学气氛。教学中,教师要把即时评价和延迟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通过肯定的语调、赞许的目光、热情的鼓励、满意的手势鼓舞和激励学生,让学生享受着成功的乐趣,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和被公平地对待,进而在后续学习中表现出强劲的学习势头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3)制定“生命化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制定:
①有没有学习兴趣——关注情感体验
②有没有思维深度——关注思维品质
③有没有实际应用——关注问题解决
④有没有生成创造——关注课堂生成
⑤有没有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
⑥有没有教学效益——关注课堂实效
附:数学各类课型生命化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1.新授课生命化高效课堂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注重实效”,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尝试一套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互动课堂六步教学法。
环节一:创设情景,揭示目标
在上课前,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既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揭示目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教师直接揭示目标。即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课前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目标任务,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第二种,学生合作探究,揭示目标。即教师上课时只告诉学生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确定之后,给学生限定二十分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引导,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这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此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了解学习中有障碍的小组的学习情况,视情况作出适当的辅导,注意讲解的声音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同时尽可能地收集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把主要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面的教师点拨做准备。
环节三:成果展示,共享快乐
为了检测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把成果展示到黑板或白板上,(也可用竞赛或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奋程度,如采用组与组之间互相点兵、PK赛等形式)当每个小组展示完之后,小组内自查或组间互查,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问。对于学生没有展示的知识点,教师进行点拨,补充,归纳。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的挖掘和拓展能力毕竟有限,离开了教师的点拨指导,他们在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上很难有高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不讲是不行的,也就是教师要做到有效的指导。例题、习题的教学,也是让每组一名同学到黑板或白板上展示,组内其余的学生补充。教师巡回检查,黑板上的同学做完之后,同学和教师互评,如果黑板上的解答有错误,用彩色粉笔标出错在哪里,这样其他同学便一目了然。
环节四:达标测评, 巩固提高
新知识学习结束后,为了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科学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练习题一般来在源于每一节课后面的练习,或是教师出示一些基础典型练习;练习题的题型多为填空、选择、判断等;每组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座位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环节五:回顾反思,深化理解
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作总结。一般可就如下问题进行小结: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使用了哪些方法?②还有什么疑问?③有无不同观点?④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环节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努力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练化
首先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
(2)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相同内容的作业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要求。因此在备课时,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
(4)配套评价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我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了相应的 “数学课堂月评价表”和“数学课堂学期评价表”,定期评出本班的“数学之星”,一个小组中六人的总成绩就是这个小组的成绩,一月之后,评出“每月之星”;一学期之后,再选出“学期之星”。显然,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出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例如梁春云老师在《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中
【第一环节】 情景引入
1.师生活动
观察“青春期男女身高曲线”图,学生分别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你能大致描述男女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吗?
(2)你的身高在平均身高之上还是之下?
(3)你能估计自己十八岁的身高吗?
由学生大胆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设计目的
(1)由学生的身高展开本节课,能够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2)根据图象对自己未来的预测,可以提供一定的预测方法,感受利用图象的直观、形象性。
3.活动预期
学生在描述男女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时,可能会简单的用“身高越来越高”等,而不能点出是哪个量随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说出身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从而让学生体会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环节】 自主探究
1.师生活动
温度变化是我们每天关注的一个话题,但是温度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从老师绘制的一张气温变化曲线图中,体会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并尝试解决问题。
如图,是某地某天的温度变化情况。
(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到的?最低温度呢?
(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5)图中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
(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说说你的理由。
2.设计目的:通过对层层推进的问题串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获得图象所传达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3.活动预期:问题(4)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学生在分析图象时非常容易忽略掉0-3时的气温也是下降的,这里只需要教师恰当的点拨学生即会发现这一点。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
1.师生活动
思考:
(1)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量在发生改变?
(2)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3)图象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根据老师所提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最终得出结论:图象表示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它是温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象。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设计目的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出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性特点,并总结出从图象中获取准确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及时归纳、及时总结的学习方法。另外,此环节的小组交流,也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舞台,并在小组内学会倾听不同的见解,最终达到辩证性地看待问题的目的。
3.活动预期
区分因变量和自变量这一问题对于比较明显的学生还比较容易接受,当两者差别不大时,这两者的区别就比较抽象,不太容易区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是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本质来区别。
【第四环节】点拨提升
1.师生活动
由气温的变化,拓展到“沙漠之舟”的体温变化。给学生介绍一些与骆驼有关的知识。完成课本“议一议”。
1)一天中,骆驼体温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
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有什么关系吗?其他时刻呢?
5)A点表示的是什么?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所表示的温度相同?
师出示骆驼48小时内体温的变化图象,引导学生整体分析骆驼体温的变化幅度,并进行合理预测及趋势总结。
2.设计目的
(1)通过骆驼体温变化图象的研究,能够让学生从图象中找到变量并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图象回答相关的问题。
(2)在学生已经了解有关骆驼的一些常识的基础上,利用图象,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并清楚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内容。
3.活动预期
借助具体的实例,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从图象中直接得出相关的信息,还要能够观察出趋势,根据图像的走向,完成可实现的预测。而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不少学生会遇到困难,主要问题为根据第一天的温度推测第二天的温度,需借助骆驼的体温的走势来进行合理推断。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去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问题中的变量,从变量变化的角度去回答问题。如:对问题A点表示什么?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所表示的温度相同?问题会出现多个答案,要让学生注意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培养学生观察图象要细致、全面。
【第五环节】自主设计
1.师生活动
海水受太阳和月亮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涨的现象叫做潮,黄昏上涨叫做汐,合称潮汐.出示某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
请根据图象,设计出不同的问题,再在小组内充当一次小老师,请其他同学回答。
2.设计目的
(1)给学生一个相对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讲解能力,而且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
(2)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对利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活动预期
有了前边不同题型的设置,本环节学生多会模仿前边的问题,希望学生能够根据前边两例,设计出类似的问题,以及对于不同问题给出合理的语言描述;也希望学生能够脱离前边两例的限制,设计出更加新颖的问题。但也会有部分同学观察图象不是很认真,忽略了题干给出的是0到12时的水深变化图象,导致设计的问题出现了“那一段是汐?”这之类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1.师生活动
师生互相交流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感受以及方法,体会图像法与表格法、表达式法的区别,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教师则可以对本节课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
2.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中前行,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活动预期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一开始也许很多同学不好意思谈体会,教师可以先谈谈自己的体会,为学生的大胆回答做好铺垫。
【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1.师生活动实践研究
(1)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2)你能预测5月7日的旅游人数吗?
(3)你会选择这7天中的哪一天出游?
|
绘制全国各省市气温的折线统计图一张,并且至少提出五个问题并进行解答,谈谈看过折线统计图后的感想。
2.设计目的:在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预期:在自己独立绘制图象这一问题上,不少同学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提示同学们仿照课本的例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并从图象上获取相应的信息。
梁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上,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有明确的设计意图,同时更重要的是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活动预期,这样会让学生在生命化课堂上绽放更多的精彩.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复习课生命化高效课堂模式
数学复习课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章结束或期中、期末以及学段的知识回顾与概括。它的作用是系统归纳整理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知识、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合乎逻辑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没有这种类型的课,教学过程将是不完整的,而学生的知识也将是片面的和杂乱的。
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是达到“清”,即知识系统应理清,数学思想要弄清,解题思路与解题规律要搞清。
(1)基本程序
出示提纲,确认目标→自主复习,构建网络→组内交流,研讨“三点” →展示质疑,反思点拨→典题引导,巩固拓展→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2)环节阐述
①引学——出示提纲,确认目标
教师要早编拟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的编写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照顾学生学习水平,立足基础,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目标的表述要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等笼统的字眼。提纲的形式最好是问题式,表述时要把问题说具体,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求干什么。要注意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复习,不引导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
②自主——自主复习,构建网络
下发复习提纲后,学生照提纲看书、看笔记,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完成对本部分知识的梳理,写出知识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在组内交流,准备小组展示。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逐步引导学生熟练完成知识的梳理。对于基础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尽量把知识构建的机会留给学生,不取代学生网络知识结构。
③合作——组内交流,研讨“三点”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结合自己对本节或本单元知识的把握,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研讨。
组内研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交流知识构建的情况;二是对自主复习过程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三是教师在“学案”中应该依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准备展示。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和同学共同研究,从而了解学情。研讨过程以学生合作交流形式为主,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④展示——展示质疑,反思点拨
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在“学案”上预设的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展示过程中或展示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质疑释疑。问题的提出,不但要依据教师的预设,还要注意采集学生中新生成的疑难。展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应遵循“有疑则教”,“先自主、后合作、再展示”的原则,将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留给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的时间,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复习内容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实际,一般一节课重点研讨2~4个问题为宜。
⑤训练——典题引导,巩固拓展
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例题可以分为基础性的和能力性的。点拨的重点是回扣知识、点拨迷津、培养能力(特别是审题能力)。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答题规范的指导。选题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变式训练、多解多变、多题归一。一般基础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中档题教师要给予点拨,讲要讲透、指导到位。
⑥检测——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针对本节课复习目标,进行当堂测试。试题的命制原则是依据复习目标、针对复习内容,复习什么就测试什么,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和疑点。测试题的容量要适中,最好控制在5分钟能够完成,2分钟批阅,并搞好反馈评价。
例如于晓阳老师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
1.自主学习,建构思维导图
学生将一章知识利用课下进行总结,并寻求知识点的联系,建构思维导图。
2.小组合作学习,优化思维导图
在小组合作时,根据图2显示,探讨小组不同成员的思维导图,最后聚合小组每位成员对思维导图提出的观点、修改调整,丰富思维导图,又形成图3
3.师生合作完善思维导图
4.自我反思,重构思维导图
5.解题应用,检测思维导图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把教材内容形成一张发散而又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学生鲜明的个性得到张扬,再有同伴进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自我评价,让学生自主的把知识系统化,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讲评课生命化课堂模式模式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阶段性测试等考试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联系和反馈的重要且可靠手段之一。而试卷讲评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双基、规范解题、熟练技巧、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等均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数学试卷的讲评,应重视试题的典型性、注意讲评方式方法的科学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每一次考试后都有成就感,都能获得良好的心里体验,从而不断获得提高。
(1)教师对试卷及班级成绩进行总的评价
试卷分析:要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如基础题、技巧题、应用题、能力题等各种题型在本份试卷中的百分比各为多少;要对班级整体成绩分布进行分析,不仅要分析得A、B、C、D的百分率,还要分析各种题型的答题情况,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方面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认同学生成绩和进步的同时要指出班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每位同学对自己的成绩都有正确的认识;要表扬有明显进步的同学和试卷正确率高及卷面整洁的同学,树立模范,作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是知识点不扎实,还是方法、技巧缺乏,还是能力有限,还是学习习惯的问题等等。通过以上分析,找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即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方法技巧目标、能力目标。
(2)学生自查自纠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完成初次的更正,在更正的过程中,让他从知识点、方法、技巧、审题等方面对自已的错误进行分类。对于不会的题,跳过去,先做自己能更正且会更正的题目。这部分的时间不宜过长。这个过程也可以在课前完成。(若时间紧张,这个过程可让学生课前完成)
(3)小组改错 组内交流
对于学生不会的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只有一人不会的题,可采用两人一对一地讲解的形式,而对于两人以上不会的题,所有组员都应参与其分析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进行巡视,对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小组记录员记录好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4)组间交流 班内展示
小组展示自己不会的题或疑问,由别的小组来进行解答。学生在展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展示其思维的全过程,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讨论、交流时间,让好的学生教基础差的学生,并带动中游的学生。要给学生参与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并倡导学生对“评价”作出“反评价”,即使学生的思维有误,也应鼓励他们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使清楚地了解其学习中的困难究竟发生在何处,并且只有在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对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基本能解决试卷中稍有难度的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组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巩固强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维水平。
(5)教师对试卷的个别典型题进行方法技巧的点评
教师讲解题型分为两类:一是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题,二是特别典型的个题。在这两类试题讲解过程中对于个别典型题教师应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挖掘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清晰的数学情景。精讲精析的同时,要择其要点、精心设疑、耐心点拨启发,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引发设题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要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悟深、悟透。并根据题型本身特点设计合理、恰当的变式训练题,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技能和方法,让学生从中体会以不断变化的题中它不变的核心内容及本质,要做到“举一反三”的同时,还要做到“举三反一”,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学生自主改错 自我反思
当整张试卷讲评结束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再次更正的时间,也要留给他们对所学新方法、技巧的“消化”时间。
(7)二次过关
同时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二次过关的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我们应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用红笔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收集在“错题集”中,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正确解答。订正后的试卷不能一扔了之,我们应该督促学生把试卷收齐,仔细检查学生是否订正试卷。这样不但可以检查督促学生及时订正试卷,还可以了解学生订正情况,最后发回去由学生用专门的数学试卷袋装好,保管好。待到复习时,让学生重做红笔订正的题目。使学生的复习有针对性,避免了机械重复,提高了复习效率。
2. 积极探索研究生命化课堂与电子书包有机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有革命性的改变,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把信息技术引入我们的课堂,把数学中很多抽象的知识通过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我们课题组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在生命化课堂深化研究中有效运用电子书包,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我们的几点收获:
(1)电子书包的优势:
①移动性支持泛在学习
电子书包作为学生全部学习用品的整合体,相比学生传统书包的重量,极大减轻了学生的身体负担;此外,电子书包因其不受有线网络束缚且轻小、便捷而具有独一无二的移动性,它不仅是一种电子化的轻型容器,更为重要的是能支持随时随地随意学习的一种学习环境。学校与课堂的概念弱化,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在电子书包构建的高效、互动的数字化环境中,开展个性化、片段化的泛在学习。
②立体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电子书包包含多元化数字资源,除具有阅读、批注等基本功能的文本资源外,还包括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丰富、内容生动的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刺激,有利于教师创设多种真实的情境辅助教学。此外,学生和教师还可以利用其附加功能(拍照、互联网等)实现动态学习资源的拓展和创造,支持自主学习。
③交互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倡导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强调课程的交互性与综合性。实践证明,电子书包的交互性,大大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监控学生机实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利用教师机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分工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并通过交流群组进行组间与组内讨论,同步进行问题的解答,协作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操作自己的书包通过电子黑板展示小组协作成果,供其他小组同学交流讨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标记、批注等功能实现与纸质教材同样的功能,通过虚拟学具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自主进行跟读、对话等练习,借助电子书包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价。
④按需服务实现个性化学习
电子书包不是替代传统的教学工具,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与教的模式。传统课堂中教师很难逐一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与掌握情况,同时有些学生碍于自尊心而不愿主动请求老师的帮助。通过电子书包的实时检测与反馈,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料,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个体弹性变化,实现因材施教。课外,学生从电子书包的海量资源中依据兴趣与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自主调整学习步骤,检测学习效果,延伸课堂。
(2)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①教师课前制作微课、习题并发布翻转课堂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任务及安排设计教学内容及微课录制脚本,通过微课软件完成微课的制作和针对微课布置相关习题,以检测学生对微课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
②学生课前学习微课,学生利用优课加微视频的方式完成微课的学习并答题,不懂的地方可重复学习,做错的题目优课系统将自动归集到错题集中,方便学生回顾复习。
③教师课前收集学情,针对性设计课堂活动,学生是否收看?是否完成答题?答题是否正确?正确率是多少?哪个学生错了?每个学生的答案是什么?学习时间?学习时长?答题时间?答题时长?优课都能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教师及时、准确、轻松掌握学生学情,真正实现依学论教,精准教学。
④课中教学,学生在课前已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课前已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再讲授知识点,而是根据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学习需求,组织课堂开展形式。在课堂通过针对性讲解、发起讨论和训练等方式完成解惑、深化、巩固和提高。
(3)利用微课导学
利用优课加微视频的方式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试卷评讲等微课导学活动。微导学不需要严格完成翻转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微课导学方式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让现有教学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成立微课制作组,指定专门的科目任课教师负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制作完成的微课,可根据具体需求在课前或课后发布给学生。授课教师可通过优课查询、统计学生的预习或复习情况,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与教学。
①课前预习,学校可根据不同教学需求,由教师提前将重难点以导学的方式录制成微课提前发给学生,利用优课开展课前知识点预习活动、实现课堂“小型”翻转。
②课后复习,教师可将当天需要夯实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发布复习内容,起到知识点巩固、课后辅导的作用。
③试卷评讲,教师在需要评讲试卷时,可根据学生考试情况在课前将评讲内容录制成微课发给学生。同样可将班内学生分组,发布不同评讲内容。
下面我们将课题研究组成员毕蕾老师基于电子书包应用的课例示范如下:
课题:有理数、数轴、绝对值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数轴、绝对值等知识解决典型问题。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模块一】知识我储备——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有理数、数轴、绝对值的基础知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在解题时的奥妙。首先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屏幕展示)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关欣!
关欣同学朗读目标。
师:非常好,请坐。那么带着这些目标,我们进入模块一:只是我储备。
请大家快速阅读本环节的要求。(自主学习微视频1,掌握有理数、数轴以及绝对值的重点知识,为模块二的闯关环节做准备。)
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老师提示一点: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暂停或回放,学习巩固。同时,在接下来的闯关环节中需要用到你在视频中学习的知识,因此希望你能认真观看微视频1。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点击学习素材展示中的微视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回忆并巩固有理数、数轴以及绝对值的相关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模块二】闯关我必胜——类型题分类过关检测
师:视频学习完了吗?好,那接下来带着刚才的知识储备,我们进入模块二:闯关我必胜。提示:每一关的题目都有时间限制,请抓紧时间。成功通关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到素材展示中观看,老师为你精心准备的跟本节内容相关的视频。观看的视频越多,你的闯关会越顺畅。下面进入第一关。
老师点击发布第一关试题,学生抓紧时间作答。
第一关——有理数
过关试题:(共5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D、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个
①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②1.5不是整数;③非负有理数不包括0;④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⑤0是最小的有理数;⑥-1是最小的负整数。
A、1 B、2 C、3 D、4
3.用-a表示的数一定是( )
A、负数 B、负整数 C、正数或负数 D、以上结论都不对
4.零不是( )
A、非负数 B、有理数 C、正数 D、整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5m与下降5m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B、前进20米事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C、向南走50米与向东走30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收入50元与后退3m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巡视,同时查看屏幕反馈出的信息)海洋第一个提交,但是稍显遗憾,错了一题。期待我们班的第一个满分同学的诞生哦!第一个满分同学出现了:关欣!其他同学要加油了,期待有更多的满分同学!
OK,时间到了,本关主要考查的是。。。
生:有理数!(师板书)
师:从统计结果来看,1、3、4、5这四道题大家做的还不错,第2题有些不如人意,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道题。找一位做对的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吧!(点击正确选项中学生的名字)毕馨元!
毕馨元:第一个: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这个是对的!第二个:1.5不是整数。也是正确的。第三个:非负有理数不包括0。是错误的。因为非负有理数就是“不是负有理数”,从视频学习中我知道,有理数除了负有理数还有0和正有理数。因此“非负有理数”包括0。(师板书:非负有理数包括——0和正有理数)第四个: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确。第五个:0是最小的有理数。错误,因为负数比0小。(师追问:那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没有。第六个:-1是最小的负整数。也错,因为-2比-1还小。
师:那-1是最。。。
毕馨元:最大的负整数。
师:讲解的很清楚,请坐。得满分的同学举手!好,共12位同学,希望在接下来的闯关中有更多的满分出现!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关!(点击发布)
第二关——数轴
过关试题:(共5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原点、正方向的直线是数轴
B、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可以表示同一个有理数
C、有些有理数不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2、如图,若数轴上的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0 B、a-b>0 C、b-a>0 D、a+b>0
3、数轴上距离-1这个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A、2 B、-4 C、2或-4 D、-2或4
4、大于-3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有( )个
A、2 B、3 C、4 D、5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与表示+3的点的距离为2
B、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左边的点表示负数
C、距离远点越远的点表示的数就越大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师:好,这一关从统计结果来看,本部分内容。。。(生:数轴!)大家掌握的都不错。那么再接再励,我们进入第三关(点击发布)
第三关——绝对值
过关试题:(共5题)
1、│a│= -a,a一定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2、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个
A、0 B、1 C、2 D、无数个
3、绝对值大于2且不大于4的整数有( )个
A、2 B、3 C、4 D、5
4、比较大小:
A、> B、< C、= D、无法判断
5、a,b表示两个负数,且|a|>|b|,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师:关欣、于东冉、邓赫等同学已经连续3关满分了!大家加油!
师:从统计结果来看,这一部分——绝对值的知识,对大家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接下来大家小组讨论你们组出错较多的题目。(学生小组合作互助)
大家讨论的很热烈,那么老师想知道:第1题你是怎样做的?(找小组3、4号回答)范里宁!
范里宁:│a│= -a。a与-a互为相反数,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所以a肯定包括负数。另外0的绝对值等于0。0的相反数也是0。所以a包括0和负数,也就是非正数!
师:非常好!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效显著,继续加油!
【设计意图】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分类型练习巩固,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及时发现此类型题中知识点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此外借助电子书包中的即时测试分析功能,教师也能很快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重点知识的疏漏。
【模块三】练习我强化——学生进入【成长轨迹】自主练习。
师:接下来进入【成长足迹】。闯关全通过的同学,直接进入【学生评语】中的【加强训练】进行巩固练习。闯关没有通过的同学,错题是我们宝贵的经验,先进入【错题本】进行错题的二次巩固,再进入【加强训练】中练习。
学生进入【成长足迹】按要求做题。师通过【成长轨迹】查看学生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运用电子书包中的成长轨迹功能,使学生对错题进行二次巩固练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分层学习,体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模块四】检测我必过——学生进行当堂检测
师:经过学习,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提高。接下在5分钟内完成当堂检测,提交之后对照答案进行自我订正,有不会的题目可以找小组帮忙或者是看微视频解决。(点击发布当堂测试)
检测试题:(共5题)
1、如果用m表示一个有理数,那么-m是( )
A、 负数 B、 正数 C、零 D、 以上都可能对
2、下列语句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任意有理数,若a≠0,b≠0,则a+b≠0
B、对于任意有理数,若a的绝对值与b的绝对值相等,则a=b
C、对于任意有理数,若a+b=0,则a的绝对值等于b的绝对值
D、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数一定为正
3、在数轴上表示的数8与-2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 )
A、6 B、10 C、-10 D、-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反数等于它自身的数只有1个
B、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2个
C、平方数等于它自身的数只有3个
D、立方数等于它自身的数有3个
5、若|x-3|+|y+2|=0,则xy=( )
A、6 B、-6 C、±6 D、无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电子书包中的测试功能,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即时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模块五】学习有收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对照学习目标,你达成几个?你还有哪些收获?阮鸿嘉!
阮鸿嘉:我的目标达成了2个,在目标三上还要努力!
师:你还有其他收获吗?
阮鸿嘉:还有就是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耐心,不能着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及时小结,体会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模块六】学习需巩固——作业布置,巩固所学。
师:请大家记好作业。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课!
基础:相关练习卷做完
提升:能力提升选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分层作业,以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
毕老师这节课充分利用优课加微视频的方式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评讲等微课导学活动。我们的实践研究证明:微导学未必需要严格完成翻转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我们可以合理运用微课导学方式来辅助课堂教学,让现有教学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3.实践合作学习研究,建立生命化课堂学习小组
(1)建立生命化课堂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应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分组时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分组之前一定要阐明自己对每一个学生(不管学习好还是学习差的)都一视同仁。
②分组时注重考虑学生的意愿,不合理的分组,由班干部及学习委员进行合理调配。
③分组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如果是4人合作小组,一般以一个优等生,一个学困生和两个中等生为主要构成原则。
④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
⑤教师要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激发合作学习的气氛。
⑥避免在有第三人的时候说一个学生的缺点。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理解。因此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适当的引导,还要留有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后,防止立即让学生分组活动、讨论交流,根本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时间,还有的小组活动出现小组长忙着填表格,大多数学生在观看,有的甚至在开玩笑,根本没有开展合作学习;还有的小组在合作交流时,教师只是做为旁观者,没有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指导合作方法……这些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避免。
合作学习我们主要关注两个关键点:
①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适当的引导。要使小组合作有效,光靠学生的能力是不够的。毕竟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有限,因此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而且有时要占主导地位。课堂上为什么有学生在玩呢?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应该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还不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引导是分不开的。在小组合作时,教师不应“袖手旁观”,应当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应针对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任务。正如我们常说的“给孩子们一些方法和指导,让他们少些无措与迷茫”。
②合作学习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出现各种观点的碰撞,反而使部分学生觉得没事干开起玩笑来。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给学生留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看法。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有话讲,才可能出现各种观点的碰撞,小组讨论才会省时高效,合作的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真正在合作与交流中受益。
(3)设计科学的合作学习任务
教师对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此,在下达合作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设计小组活动时应考虑教学目的,既怎样把课本中的知识自然渗透到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知识,通过活动消化知识。
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和形式化。
③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的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
④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当。太难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表达,有的学生会不知不觉地使用汉语交流。太简单时,学生就会不屑一顾,随便说几句,甚至会借此机会闲聊、说笑,形成表面上的“假热闹”。
(4)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
①根据学生特点,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
②提高合作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好胜是学生特有的特征,开展智力抢答、接龙等团体竞争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的成功,若小组失败了,自己也就失败了,因此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应该努力去完成任务。竞争让人人“心中有小组,心中有他人”,使合作学习具有良好的氛围。
(三)数学高效生命化课堂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数学生命化课堂各类课型模式构建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实验前后我们对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预习习惯、学生上课的发言次数做了调查统计。
从课题实验前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来看,在数学生命化课堂各类模式构建之前,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在教师引导下的共同讨论所占比例也较大,学生的讨论交流及学生到讲台上去讲解所占的比例更小,而课题实验之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讨论交流及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其中学生到讲台上讲解所占的比例更大,这充分说明了生命化智慧课堂的基本模式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合作、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绽放生命。
从课题实验前后学生的预习习惯对比来看,在课题实验前,多数学生是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只有1/5左右的学生能在教师的要求下预习,而从不预习的学生更多,课题实验后,学生在“先学后教”理念的指引下,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非常好的预习习惯,只有极个别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不能做好预习。生命化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从课题实验前后学生的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含小组内发言)统计来看,课题实验前,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发言多是教师提问问题的回答,所以说,学生的发言次数不多,而实施生命化课堂以后,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的次数大大增加,在班级展示时也自信满满,发言次数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的合作意识、展示能力、学习素质逐步提高。
五、取得的成效
随着“构建生命化课堂意义深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广大数学教师以更广的视角学习、借鉴、共享优秀的教育智慧,通过“打造高效生命化课堂”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实效性明显增强,数学高效生命化课堂模式已深入到每位实验教师内心,正逐步向其他教师辐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位实验教师也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
1.《构建生命化课堂意义的深化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取得优质课、公开课情况:
优质课: |
|||
2011.10 |
优质课《二次函数》二等奖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于晓阳 |
2011.10 |
优质课《分式方程》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杨晓红 |
2011.10 |
区优质课一等奖《线段的比》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张忠伟 |
2013.12 |
“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毕蕾 |
2013.12 |
区优质课一等奖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刘军波 |
2013.12 |
《有理数》优质课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毕蕾 |
2014.5 |
“圆”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优质课 |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
毕蕾 |
2014.5 |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优质课 |
山东省教研室 |
毕蕾 |
2014.5 |
市优质课三等奖《反比例函数》 |
威海市教研中心 |
张忠伟 |
2014.6 |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优质课 |
威海市教研室 |
毕蕾 |
2014.6 |
市优质课《等腰三角形》二等奖 |
威海市教研中心 |
刘军波 |
公开课 |
|||
2013.5 |
“反比例函数”公开课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毕蕾 |
2013.5 |
公开课《证明二》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于晓阳 |
2013.9 |
区公开课《有理数的加法》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张忠伟 |
2013.10 |
“圆”公开课 |
威海市教研室 |
毕蕾 |
优秀课程资源 |
|||
2012.10 |
威海市优秀课程资源二等奖《用频数估计概率》 |
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张忠伟 |
2013.10 |
威海市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 |
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丛雪芹 |
2013.10 |
威海市优秀课程资源《统计图的选择》一等奖 |
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梁春云 |
2014.6 |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王晓玉 |
2014.12 |
市课程资源一等奖 |
威海市教研中心 |
刘军波 |
2.《构建生命化课堂意义的深化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取得论文情况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报刊及日期 |
出版部门 |
作者与 合作人 |
看问题 想对策——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
《学苑教育》 2011年第四期 |
河北省教育学会 |
孙风云 孙红竹 |
高效源于定位——对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思考与实践 |
《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2011年11期 |
《中学课程辅导》 杂志社 |
孙风云 王晓玉 |
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错误同行 |
威海教育201106 |
威海教育局 |
于晓阳 |
动静结合 张弛有度 |
环翠教育 2011年 |
环翠教育 |
杨晓红 |
关注核心概念,让思想自然流淌 |
威海教育 2012.1 |
威海市教育局 |
周静 |
《三角形外角和》有感 |
环翠教育 2012年 |
环翠教育局 |
杨晓红 |
《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评价与教学一致性之我见》 |
环翠教育71期 |
环翠区教育局 |
梁春云 |
让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引领高效课堂 |
《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2013年5期 |
《中学课程辅导》 杂志社 |
孙风云 于晓阳 |
探讨电子书包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学习方法报》 2014年11月 |
学习方法报社 |
孙风云 刘军波 |
3.《构建生命化课堂意义的深化研究》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研究情况:
课题及其成果 |
|
|
|
2011.3 |
环翠区第三届同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王晓玉 |
2012.6 |
环翠区第四届同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王晓玉 |
2012.6 |
环翠区同研成果一等奖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刘军波 |
2012.6 |
环翠区同研成果一等奖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梁春云 |
2012.6 |
环翠区第四届同研成果一等奖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于晓阳 |
2012.7 |
课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方法》二等奖 |
环翠教育局 |
丛雪芹邹海霞 |
2012.12 |
环翠区同研成果一等奖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丛雪芹 |
2014.2 |
优秀成果《圆》教学设计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毕蕾 |
2014.12 |
同研成果“重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
环翠区教研中心 |
毕蕾 |
4.《构建生命化课堂意义的深化研究》课题研究期间业务荣誉情况:
业务荣誉 |
|||
2012.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 |
张忠伟 |
2012.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 |
丛雪芹 |
2012.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 |
王晓玉 |
2012.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 |
刘军波 |
2012.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 |
于晓阳 |
2012.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 |
毕蕾 |
2012.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 |
梁春云 |
2013.3 |
环翠区教坛新星 |
环翠区教育局 |
梁春云 |
2013.12 |
优秀指导教师 |
省师资培训中心 |
孙风云 |
2013、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组长 |
省师资培训中心 |
梁春云 |
2013.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省师资培训中心 |
丛雪芹 |
2013.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省师资培训中心 |
王晓玉 |
2013.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省师资培训中心 |
于晓阳 |
2013.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省师资培训中心 |
周静 |
2013.12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省师资培训中心 |
毕蕾 |
2014.3 |
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
省师资培训中心 |
张忠伟 |
2014.6 |
环翠区学科带头人 |
环翠区教育局 |
周静 |
2014.8 |
环翠区“初中数学”学科兼职教研员 |
环翠区教育局 |
梁春云 |
2014.12 |
环翠区教坛新星 |
环翠区教育局 |
于晓阳 |
六、下阶段工作设想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我们发现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数学生命化高效课堂怎样从“入格”到“升格”,部分课型的在课堂模式严密性与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激励我们广大实验教师继续深化数学生命化高效课堂实践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